1 絲狀細菌病
  病原菌為絲狀細菌絲狀細菌寄生于蝦幼體和稚蝦的體表,如幼體附肢的剛毛, 稚蝦的肋部,鄂足等處。用顯微鏡直接觀察幼體, 稚蝦的患病部位可發現這種細菌。當蝦體寄生大量絲狀細菌時,就發生大量死亡。

2 黑斑病
  本病由分解甲殼質和腐屑的細菌Benekea sp.所引起。 有時伴隨有假單胞桿菌和極毛桿菌。發病初期病灶處是較小的褐斑,以后病灶處逐漸潰爛,變為黑色。 細菌腐蝕被破壞了的甲殼下面的組織,最常被細菌感染的部位是鰓絲, 腹部腹面的肌肉,尾節和步足。   黑斑病是一種最常見的疾病。 疾病發生的過程,首先是甲殼遭到破環,其次是分解甲殼和腐屑的細菌侵入, 最後是一種重大的淡水藻狀菌的侵入,蔓延和發作,引起蝦死亡。用呋喃西林可以治療此病,但效果不穩定。

3 細菌壞死病
  本病的病原沒有確定。可能是幾個屬的細菌。此病主要發生于蝦幼體,患病的蝦的附肢,尤其是觸角的腹肢發生壞死。細菌首先集中侵襲1-2個附肢, 然后很快使幼體發生死亡。突然的溫度變化和操作不慎均可降低幼體的抗病力。 幼體密度過大(100尾/L),投喂沒消毒的飼料均可引起細菌壞死病的發生。

4 累枝蟲病
  病原體是原生動物門纖毛蟲綱的累枝蟲。病情嚴重的蝦,在體表經常有絨毛狀物。 在顯微鏡下可發現帶柄的累枝蟲。沼蝦幼體遭到累枝蟲的侵襲,會嚴重妨礙其攝食。硫胺奎寧和醋酸均可治療此病,但以醋酸較為常用。

5 肌肉變白壞死病
  此病是由于鹽度過高,密度過大,溫度過高, 溶氧過低等不良的環境因子的刺激而引起。溫度突變是主要原因,溫度過高或過低;弧菌感染或孢子蟲寄生于肌肉。   癥狀:腹部最後一、二節的肌肉壞死,逐漸變為不透明的白色(乳白色),失去透明性,起初只是尾部肌肉變白,而后蝦體前部的肌肉也變白。 個別病蝦則全身變白,鏡檢變白處肌肉已壞死,肌纖維紊亂,橫紋不清。池塘水面很難見病蝦,池底有死蝦,

6 桃拉癥病毒病
  對蝦規格在6—9厘米;通常在氣溫劇變后1~2天,特別是水溫升至28℃以后易發病;養殖時間在30—60天;發病蝦池水色濃,透明度低,僅在20厘米以內,pH值高于9,氨氮含量則在0.5毫克/升以上。桃拉癥病毒主要是水準傳播大部分蝦池在進水換水后發現對蝦染病。部分蝦池在積極消毒后轉為慢性病,逐漸死亡,至養成收獲時成活率—般不超過20%。   癥狀 :病蝦有急性和慢性癥狀表現,急性:對蝦機體非常虛弱,活力低下,甲殼變軟,空胃、空腸,體表呈淡紅色,尾扇、遊泳足變紅,對蝦在蛻殼過程中大量死亡;慢性:急性發作后的幸存者,甲殼表面出現多重損壞性黑斑,能正常攝食。

7 白斑病
  癥狀:病蝦攝食量大減,甚至停食,行動遲鈍,彈跳無力,浮遊于水面或伏于池邊水底不動,頭胸甲及腹甲易剝開,病蝦體色往往輕度變紅或暗淡褪色,體表粘附污物,典型的病蝦在甲殼內側肉眼可見白斑。

8 紅腿病
  癥狀:病蝦活動力減弱,在池邊水面緩慢遊動或沉底不動,有時作旋轉遊動或垂直遊動,對外界的驚擾反應遲鈍,食欲減退或停食,個體消瘦,最主要癥狀是附肢變紅,遊泳足最早變紅,以后步足及尾肢也呈鮮紅色,此病常呈急性型,死亡率高。

9 甲殼潰瘍病
  病原:1)弧菌、假單胞桿菌、氣單胞菌和粘細菌等多種細菌,都有分解幾丁質的能力,但人工感染都沒有成功,這種病可能是由于對蝦體表受機械損害后細菌入侵而引起的;2)維生素缺乏引起   癥狀:患甲殼潰瘍病的蝦行動緩慢呆滯,有時失去平衡,側遊,匍匐在池底,最後死亡。將病蝦離水,發現其頭胸部側面甲殼上第一、第二和第三腹節的背部和兩側甲殼以及尾節處均有不同程度的黑褐色或黑色的斑點狀潰瘍,斑點的中部凹下,色深,邊緣色稍白。

10 黑鰓病
  鐮刀菌或由水質惡化、維生素缺乏引起,鰓病變而產生黑色素沉積,尤其鰓絲末端,點狀或整個鰓呈黑色,如細菌侵襲引起,菌絲大量生長時會突破鰓膜長出鰓外,使鰓絲末端象“花”朵狀,病蝦反應遲鈍,瀕死的個體側行于池底。

11 幼體真菌病
  蝦各期幼體大小皆比同期幼體小,無節幼體體長不大于0.5毫米,該期最易受真菌感染,其次是蚤狀幼體。該病原菌在體內繁殖迅速,從幼體活力減弱到幼體死亡一般只需8—10小時。由鏈壺菌引起的,該病菌可營寄生生活,也可營腐生生活。

12 蛻殼綜合征
  死亡后殼軟,體色變紅,鰓絲發黃或發白,有的還伴有零星黑色斑點。由于該臨床癥狀在對蝦蛻殼后所發生,故稱為“蛻殼綜合征”。該病發病突然,流行范圍廣,死亡率高。每年8一10月份,尤其是9月中旬以后,在冷空氣侵襲、氣溫驟降的情況下容易暴發。

13 維生素C缺乏癥(黑死病、壞血病)
  病因:餌料中長期缺乏維生素C而引起。病蝦體表的甲殼下層,發生片狀的黑色斑點,但黑斑處的甲殼表面光滑,無損傷。黑斑特別容易發生在關節處或關節附近。黑斑也可發生在鰓、胃和后腸的壁上。病蝦厭食,腹部肌肉不透明,變黑處的組織附近有血細胞炎癥。仔蝦和幼蝦階段易發生。通常24—27小時死亡,每天死亡1—5%。

14 痙攣病
  病因:溫度、光度、壓力、驚擾等刺激而引起。病蝦的腹部向腹面彎曲,僵硬,不能拉直,輕者僅腹部的中部彎曲,重者則將尾部彎到頭胸部之下,最後死亡。病蝦腹部略呈白色,但不象肌肉壞死病那樣不透明。

15 黑殼病(又名:烏殼病、青苔病)
  病因:附著性藻類,主要是一些附著性硅藻、褐藻、絲狀綠藻等。病癥:青蝦體表被藻類附著,體色變黑或墨綠色,感染嚴重者,完全被青苔所包裹。體質差,活動力明顯減弱,不能順利蛻殼。遇池中缺氧,可引起大批死亡。

16 固著類纖毛蟲病
  病因:由纖毛綱的多種原生動物寄生在蝦體內引起。主要種類有鐘形蟲、聚縮蟲、累枝蟲等。病癥:病蝦體表、鰓、附肢等表面附著有淡黃色棉絮狀物,當蟲體寄生在鰓部時,可使鰓變黑,鰓組織變性或壞死,引起細菌繼發性感染。體表感染嚴重時,阻礙青蝦脫殼,引起死亡。

17 爛鰓病病因
  該病主要由嗜水氣單胞菌等細菌引起。病癥:青蝦鰓部顏色先變成紅色,再逐步生成黑色斑點,鰓絲殘缺破損、潰瘍,病蝦因呼吸困難窒息而死。

18紅體病(別名紅頭病、紅腿病)
  由多種弧菌感染引起病癥:本病以軀體和附肢變紅為主要特點,有些青蝦心區附近由透明青色變成了桔紅色,俗稱紅頭病.本病有暴發性特點,有些患病青蝦尚未表現出紅體特征,即伏于水草或池邊死亡。

19軟殼病
  該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疑與種質退化、不良環境條件、營養缺乏有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terha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